根据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全球变暖的概念进入中国人的耳朵开始,就逐渐影响着国人开始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改变过去不太留意的碳排放生活细节,国家也从制度和意识上规范和教育着大家。
人类生存和文明进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碳排放的过程,因为这是生命存在和进化的基本形态,而且这一过程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比如人口不断上涨、交通工具的普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集中度的加剧等等原因,使得人类生存最基本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和影响着碳排放,因此,客观上存在着共享经济发展的土壤和机会,在一部分或一部产业中过剩的资源可以以共享的模式使其价值最大化,降低整个社会层面对相关资源有需求的成本,且这些资源可以重复消费但不会被浪费掉,在此趋势下,公交出行、共享出行,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蔚然成风,共享产品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入到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共享按摩椅、共享充电宝、共享智能电磁大锅灶等等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的条件下,只有合理地安排生活,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抵消和减弱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加剧。在能源消耗方面,人们日常生活的能源由地表的一次性能源树木柴草逐渐转向地下的一次性能源煤炭、原油,转向石油化工的一次性能源液化气和天然气,再到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风能、潮汐能、电能的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向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转变,而使用传统的自然能源和石化能源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目前对中国来说,多种能源并存并用,是中国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决定的,不仅是公共设施,供需要求,也是家庭现状、住房和生活现状、经济现状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百姓日常生活用能,特别是一日三餐用能,城市主要以煤气和天然气为主,农村主要以煤气和柴、煤为主。这些都还明显存在着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离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还存在着明显距离。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是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事,因此作为个人,也应当在大目标下设定自己的小目标,减少碳排放量和废气污染,特别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厨房灶具,要逐步向清洁电力能源转变。一户一户人家直至家家户户都减少明火燃烧的碳排放和废气污染,转向使用清洁电能,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这样做对于环境保护和碳排放的降低贡献是相当惊人的,惠及的不是个人、国家,而是整个世界。国内著名能源经济学家、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吕建中先生指出:“我国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比重高达80%以上。”所以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上,中国老百姓要走的路还很长。虽然我国目前终端用能结构电力占比只有25%左右,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产品的出现,这一结构必将发生显著变化。
过去因为能源的供应方式、百姓的经济水平以及企业供应的产品,只能用气来解决百姓的一日三餐能源供应,传统的小电磁炉因技术局限性也不能承担起百姓厨房转向电力清洁能源为主的用能革命。科技改变生活,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和市场测试,已经有深圳企业研发推出了区别于传统灶具的共享智能电磁大锅灶,技术已相当成熟和稳定,经多组体验用户反馈,无论是在使用效果、安全系数、能源利用率、碳排放等方面,这种共享智能电磁大锅灶相对于传统燃气或煤气灶具备全面超越优势,可以很好地满足普通百姓由碳排放量大的石化能源向清洁电力能源转变。虽然现实如吕建中先生所说“电气化带来的终端用能革命还未完全普及”,但电气化的用能革命完全符合低碳生活经济安全低耗低排放的特征,因此,百姓选择更加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新型智能电磁大锅灶作为厨房主流灶具已经成为择优选项,用电炉灶将成为今后厨房灶具配置的新趋势,共享智能电磁大锅灶的出现和普及势必会加速居民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其便捷性、安全性、普适性也更适合当下分散的农村居民升级厨房的用能结构,改变落后的厨房面貌,实现厨房里的革命,对减少污染、减少砍伐、保护森林和植被,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将有着具大的推动作用和现实利好。
扫一扫